打印页面

首页 > 兴安在线新闻频道盟内新闻 突泉县续写精准发力“拔穷根”新篇章

突泉县续写精准发力“拔穷根”新篇章

本报讯(冯玉燕)“我婆婆是脑血栓后遗症,常年卧床,每天靠吃药控制病情,我老公又得了布病,干不了重体力活,儿子在外上学,家里土地少,几亩地的收入还不够日常开销,何况长期支付医药费。”今年46岁的家住突泉县杜尔基镇红光村的贫困户刘艳玲对笔者说。

刘艳玲家是红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红光村党组织的积极运作下,刘艳玲在村上的福东造林绿化公司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在这个造林公司上班,劳动强度不大,栽树、绿化、浇水等活,刘艳玲都能干,按日工资核算,每天收入120元,一年能收入2万元左右。她通过产业扶贫政策领取到能繁毛驴2头,能繁母牛2头,加上种地和农业的一些转移性补贴收入,2017年刘艳玲一家实现了稳定脱贫。

刘艳玲仅仅是突泉县产业扶贫和务工扶贫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一个个脱贫致富的鲜活事例背后,是一项项掷地有声的扶贫措施。笔者在县扶贫办的扶贫工作汇报总结里看到一项项促民增收的脱贫举措,黑木耳产业带动贫困户137人,种植菌棒30万棒,人均增收2000元;旱改水改造农田4000亩,带动贫困户137户、284人,户均增收2000元;以唐人家居、步阳草编等企业为代表的“扶贫车间”已发展到9家,带动贫困群众872人,人均增收1.5万元;以“品味突泉”电商平台通过“平台带网店、网店带村、村带户”方式,开设网店、微店2000余家,网销当地农特产品近百种,带动500余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突泉县党政领导班子的奋斗目标。一项项精准举措、一轮轮持续攻坚,托起了贫困群众的小康梦。去年,突泉县聚焦精准要义,汇集全县力量,下派驻村工作队员1044人、帮扶干部3500人,县局乡村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投入资金4.9亿元,立足贫困对象实际,找准致贫返贫原因,选准脱贫致富路子,瞄准精准扶贫目标,用准扶贫开发资源,实现了扶贫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变,全县实现稳定脱贫6273人。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这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任务、新要求。

惠泽以民,润之以政。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上,突泉县脱贫攻坚步履坚实。面对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在日前召开的突泉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明确了脱贫目标,力争到年末实现稳定脱贫9000人以上。

靠实帮扶责任。发挥脱贫攻坚指挥部统筹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强化督查、巡察、考核,压紧压实帮扶责任。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热心公共事务的农村带头人,增强扶贫一线核心力量。

做实扶贫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向上争取、县级自筹、整合涉农资金等方式,预计筹集产业扶持资金5.5亿元以上。采取资金奖补、贷款贴息等措施,扶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精准施策到户到人。推进“扶贫扶产业”牧业再造突泉工程,支持农户发展大畜养殖,同步开展防疫、繁育、销售等配套服务。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能人大户做大做强,通过资产收益、就业带动、入股分红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保障群众持续增收。

落实保障政策。深入实施危房清零行动,预计维修改造贫困户危房4300栋,易地搬迁安置1600户,确保贫困群众住有所居。深入实施健康扶贫政策,确保贫困群众病有所医。深入实施贫困家庭学生教育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子女学有所教。强化兜底保障,将低保、五保、临时救助、生活救助等政策与扶贫政策紧密衔接,构筑贫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网,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激发内生动力。全力推进“志智双扶”。实施“扶贫扶心”党群心连心工程,力争群众入群率、“三务”公开率、问题答复率达到95%以上。实施“扶贫扶志”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活动,通过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活动熏陶、典型带动等方式,培育求富求美、向上向善、脱贫光荣的淳朴民风,加快补齐群众“精神短板”,让群众想干、敢干、能干、会干。

文章来源:http://www.xingandaily.cn/2018/0301/363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