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兴安在线新闻频道盟内新闻 特色强嘎查 文化引客来

特色强嘎查 文化引客来

特色强嘎查   文化引客来

——我盟创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格格

4月,走进扎赉特旗阿拉达尔吐苏木沙日格台嘎查,特色和文化两种印象像春风,带着浓郁而清新的乡土味道扑面而来。

镶绘着蒙古族传统民间图案的蒙古族民居彰显着村民的热情好客,特有的风格、图案显示着文化的特殊性;在宽阔平整的文化广场上荡漾着孩子们的嬉笑声;在现代化的育肥羊养殖场内,膘肥体壮的小尾寒羊正悠闲地吃着草料。展眼望去,村民仿佛生活在一片世外桃源,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

沙日格台嘎查,是我盟创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创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过程中,我盟结合实际,全面实施了以“三特”即特色民居改造、特色产业培育、特色文化传承为主要内容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程,有效改善了少数民族聚居村基础设施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2017年,随着我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苏木勿布林嘎查、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满族屯嘎查、扎赉特旗阿拉达尔吐苏木沙日格台嘎查、突泉县永安镇哈拉沁村等5个嘎查(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以来,越来越多的特色村寨涌现出来。

保护特色民居,凸显民族气质

“通过舍饲养羊,一年收入达到了两万多元。”沙日格台嘎查村民杜向春感激地说。如今,她养的育肥羊已经发展到了100多只。

沙日格台嘎查蒙古族人口比例达99%,蒙古族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民俗特色鲜明。基于此,帮扶单位自治区民委计划用3年至5年的时间,每年投入80万元至100万元,重点建设特色民居,培育民族育肥羊产业。

通过发展富民产业、打造特色村寨,如今,沙日格台嘎查村民住房实现了砖瓦房,危房改造实现了全覆盖,牲畜头数达到了25600头(只)。

“下一步,我们要结合美丽乡村与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带动当地民族经济和特色旅游事业发展,提升农民生产生活质量。”沙日格台嘎查党支部书记张宝山信心满满地说。

据悉,我盟通过加强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筑风格、建筑工艺和与自然相和谐的村寨风貌,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投入兴边富民行动项目资金,整合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修复或建设了一批带有蒙古族、满族、朝鲜族民族特点的特色民居,打造了民族特色一条街,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民族建筑群落。

培育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自从我们嘎查被评为特色村寨后,慕名来旅游的人更多了,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了。”在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苏木勿布林嘎查经营奶食品店的琪琪格高兴地说。

随着“中国新兴草原旅游目的地”这一品牌的不断擦亮叫响,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这片草原也越发的熠熠生辉。每年这里都会举办热闹的那达慕大会,赛马、投布鲁、搏克、射箭等各种蒙古族特色的大型比赛吸引着游人,札萨克图民间刺绣手工艺传承展示活动的一次次举办,让传统民族工艺品在这片杭盖草原上大放异彩。    

为了将勿布林嘎查打造成为更具民族特色的村寨,旗、乡两级政府不断深入挖掘民族村寨文化,先后举办了少数民族节日庆典、祭祀活动,集中展示民族文化,丰富游览内容,培育“一村一品”的特色优势产业,使之成为实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勿布林嘎查在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找到了自己的模式,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美食、文化、度假胜地。据统计,全嘎查有70多户牧民端上了旅游的“金饭碗”。

采访中,记者惊喜地发现,突泉县永安镇哈拉沁村的打法与众不同。

原来,哈拉沁村积极响应政府“精准扶贫”的号召,与内蒙古三阳牧业有限公司联手,引导哈拉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贫困户与公司开展合作养殖,形成“党支部+企业+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通过产业孵化、“铁畜”代养、务工就业、订单种植、创业孵化等方式助力精准脱贫,获得成效。

近年来,我盟把产业发展、助农增收贯穿于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始终,推进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少数民族群众增收互联互动,把生态优势、民俗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先后扶持发展了奶制品、民族手工艺制作产业,并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发展特色村寨民族文化旅游业,增加群众收入。

注重特色文化,传承民俗习惯

大屋顶民居并排耸立,以白墙灰瓦相配,屋顶坡度缓和,中间平行如舟,两头翘立如飞鹤,端庄大气。独具朝鲜族特色的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

三合村是一个朝鲜族、汉族、蒙古族、满族多民族聚居村,其中朝鲜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62%以上。一年一度的朝鲜族老年节就是三合村延续至今的民族节日。

近年来,三合村更加注重继承和弘扬朝鲜族民族文化,逐步打造了朝鲜族民俗体验园区。三合村党支部书记许忠峰表示:“我们通过加快推进朝鲜族特色村寨建设,进一步挖掘和传承朝鲜族民俗文化,提升三合村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使民俗文化特色旅游成为乌市大旅游格局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为突出特色村寨文化内涵,兴安盟全面研究发掘、收集整理民族文化符号和物品的同时,建设“博物馆”“体验馆”和“基地”等,用文字、图片、实物、场景展示等形式重现过去生产、生活场景,展现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体现地域民俗文化的鲜明特征。同时,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开展草原那达慕、蒙古传统弓射箭“哈日巴”、搏克比赛,“桑都仍”马头琴大赛,蒙古象棋大赛,民歌比赛、奶制品制作、手工艺品和民族服饰展示等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活动。

特色村寨见证着产业扶贫支撑下的精准脱贫,传承着民族特色文化,构筑着民族团结典范。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正在红红火火地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

文章来源:http://www.xingandaily.cn/2018/0416/376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