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兴安在线地方频道科右前旗 "合"起来发力 "聚"起来振兴

"合"起来发力 "聚"起来振兴

"合"起来发力 "聚"起来振兴

——科右前旗合作社共担乡村经济发展责任纪实

1养鸡合作社成为带领村民致富基地

养鸡合作社成为带领村民致富基地

2奶牛养殖带动110户农户共同发展

奶牛养殖带动110户农户共同发展

3合作社打造体验式旅游让水稻质值双升

合作社打造体验式旅游让水稻质值双升

4刺绣专业合作社绣娘们比技能

刺绣专业合作社绣娘们比技能

5电商合作社带动山货出村

电商合作社带动山货出村

6林果加工拉伸产业链条

林果加工拉伸产业链条

编者按:

近年来,科右前旗养殖、种植、农机等各类专业合作社蓬勃兴起,从单一生产环节到产销一体联合经营、从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到以村为主再到跨乡村联合,“合作之花”在前旗大地竞相绽放,已发展成为助推精准脱贫、辐射带动全旗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时秀霞

一大早,科右前旗科尔沁镇柳树川村新丰源奶牛养殖合作社内,牧场主人陈洪军正在指挥工人扩建厂房,正在扩建的加工厂房年加工牛奶能力由原来的600吨增加到1000吨。从挤奶到酿制酸奶再到制成奶皮子、奶豆腐等奶制品,陈洪军将牧场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逐步完善。一人富带动周边富的目标让陈洪军成为当地奶牛业发展的领军人,带动周边110户村民养殖奶牛,人均增收1.7万元以上。不仅如此,由于牧场全产业链条发展,围绕奶牛业生产、销售、加工等产业链条工作的600多人年均获利5000多元。

一路之隔的前旗居力很镇红旗村,前旗浩源养殖专业合作社以牛、鹅、蛋、猪多种经营年收入达92万元,最可贵的是,合作社积极响应脱贫攻坚战略,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扶持带动返乡大学生创业20人,辐射带动前旗8个乡镇鹅产业发展。新引进的品种鹅增重快、肉质好,每只鹅年均重达13斤,获利比普通鹅雏提高40%以上。对于浩源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玉红来说,“大市场融合,大家庭共同发展”是其发展的方向,他的养殖专业合作社要成为前旗乃至周边养殖户的产业后盾,他不仅要提供品种鹅,还要提供养殖技术支持,扶持养殖户发展并通过产业发展提高收入。2020年,将带动前旗8个乡镇、55个村屯的120户农户走上鹅产业发展路,户均可增加收入2万元。

而在相邻的俄体镇,一镇三品的合作发展格局成为村民增收的加速器。坐落于俄体镇岭西的恒佳果业,之所以成为三品之首则因依托于当地栽植林果长达30余年的历史。始于1992年的林果大开发,让该镇村民走上了林果产业发展之路,全镇栽植林果面积达到5万亩,结果期林果达2.2万亩,大小果园651个,覆盖全镇40%以上的人口,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村口建成的这个果干加工厂经营有10年之久,从最初单一品种到目前的2大品种、9个类别,该厂取利于果农让利于果农,不仅收购果农手中鲜果、落地果,还提高了果的价格,果农手中每亩林果收入平均增加收益2000余元,一个“提篮叫卖”的小果子“盛装远嫁”, 实现了华美嬗变。恒佳果业年销售收入930万元,带动贫困人口117人增收。

三品之二的粉产业则带动镇内外近1万人从中分得一杯羹,特别是“全粉宴”享誉区内外,厨师们用粉条、马铃薯等食材制作出的色香味俱全的菜品,引来3.6万余名游客,全年仅“全粉宴”收入可达200万元,带动全镇经济发展的同时,“旅游+”发展给全镇农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刘丽娟的草编就成了“旅游+”链条上新兴的一环,创立于2016年的沈盟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刘丽娟的经营下成为一个能够带动全镇100多户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家庭式小工厂。旅游作为俄体镇的第三品掘金势浓,赏景、看花摘果、品美食让这个农业大镇人气飙升,旅游收入一年高于一年。

“一家一户闯市场非常难,很多群众缺乏市场意识和市场信息,总是跑在了市场行情的后面,遇到资金、技术难题也无法解决,专业合作社正好能弥补这些短板。”科右前旗农牧业经营服务中心主任李占清说。

从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到以村为主再到跨乡村联合,专业合作社不仅解决了资金、技术难题,且跨越了传统发展模式推动乡村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巴日嘎斯台乡水库村的郭洪平一手筹建起来的源本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如合作社的名字一样,“来源于本地、取财于乡村”成为合作社发展定下的基调。水库村虽然地处前旗巴日嘎斯台乡兴安水库景区山门,村民却一直“守着好风景、过着穷日子”。大学毕业后返乡的郭洪平绝对算是一个关注市场的“有心人”。2014年,郭洪平发起成立了合作社,充分争取各项惠民政策的支持与金融扶持,在村集体的荒坡上盖起了养殖基地。目前,全村以及邻近乡镇13个村的500户农民牵手,实现户均增收1000余元,合作社经营纯利润达30余万元。

“单个合作社总量小、实力弱,无论是农资购买量,还是产品销售量,都不能与大企业、大市场形成对等交易,市场弱势地位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巴日嘎斯台乡创建起的“红巴乡、绿庭院”联合社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联合社是由5家在巴日嘎斯台乡最具有代表性的各类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组建而成,分布在全乡的5个村,入社农户320户。“私人订餐”成为合作社带领村民致富的“法宝”,而“私人订餐”瞄准了城里人的饭桌子,盯紧的是村民手中纯绿色的小笨鸡、黏豆包、玉米碴子等农畜土特产。

“本来种地就干半年活,现在‘私人订餐’让一家人都常年闲不着,只要是地里出产的、庭院养殖的,你手中有的都可以申请进入‘私人订餐’,一年能多挣4万多元。”家住水库村的丁红一家人手中活没停,嘴里也没停地向笔者介绍。原来,丁红在2014年因学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从村里有了“私人订餐”,村民们依托传统的种养殖特色加工制作,户均增收2000多元,让水库村1300多人口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丁红也成功脱了贫,并很喜欢这样的发展模式,再累再忙也不怕。

如今,大联合社已经改造孵化室120平方米,购进孵化设备及出雏设备两套,共吸收成员320户,带动农户1182户、贫困户334户、非贫困户847户,签订“私人订餐”客户800多份,这些订单将全部分配到参与“私人订餐”的村民手中。这种“党支部+联合社+庭院”组建起的联合社不再局限于“同类农产品生产者”的联合,农户有从事种植的,有从事养殖的,有从事加工的,一个农民可能今年种玉米明年改养殖,还可能同时种水稻,而联合社的服务也是综合多样的,既包括多种种植业的生产服务,也包括养殖业的生产服务;既包括销售服务,也包括金融服务;既有技术推广服务,也会发展成成员的生活服务。

织密与农牧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将这一“短板”变成“跳板”,前旗乌兰毛都苏木、前旗满族屯满族乡、前旗桃合木苏木三乡搭建的“联结桥”跳得有质量、有分量。他们共同以草原破题、从满蒙文化破题,将“蒙古马精神”融入蒙古民族的血脉。苏道的蒙古马、孛儿只斤部落的马帮、金马鞍情景剧的马,“策马奔腾”在乌兰毛都大草原,吸引众多游客驻足体验。阿妈的奶制品、绣娘的手工刺绣、肥而不腻的大尾羊……大乌兰毛都、大旅游理念的推行,满足游客味蕾的同时也鼓起了牧民的腰包。草原金花借刺绣脱贫了,蒙古族阿妈依托奶制品增收了,蒙古族汉子找到了致富与兴致相结合的发展金钥匙……有如这种利益相连的甜菜、水稻、粉条、林果等2314家专业合作社和6家联合社,在前旗大地联结发展敲开“致富门”,带动全旗17428户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农牧业服务等,户均增收达1500元以上,不仅提升了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还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建设现代农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活跃在前旗农区、半农半牧区的小庭院将这块跳板用到了极致,成功对接大市场,把农村庭院变成小菜园、后花园、微农场。“借鸡还鸡”“庭院订单”“鸡蛋+草编”、云下生活的特色农副产品……前旗妇联将全旗6130户家庭组织起来,发展种植、养殖、刺绣等产业,庭院小账本里显示出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合”起来发力,“聚”起来振兴的经济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阔!

采访手记:作为农牧业生产大旗的科右前旗,近年来大力加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积极引导和支持合作社规范发展。在合作社的主体带动下,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了,生产规模和产能提升了,市场联结机制建立起来了,农牧民的钱包越来越鼓了,已成为大美前旗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实践证明,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在推进产业扶贫、辐射带动全旗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

文章来源:http://www.xingandaily.cn/2020/0619/58168.shtml